宁夏农科院4项作物新品种161.5万元成功竞拍
宁夏农科院11月30号在银川举行专场拍卖会,4项作物新品种以161.5万元成功竞拍。这也是该院今年第二次开展科技成果拍卖面向社会公开寻找市场“合伙人”。
科技成果拍卖是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帮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拍卖会遴选了宁夏农科院成熟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4项作物新品种,分别是黄果枸杞新品种-宁农杞20号、高产高蛋白玉米新品种-宁单55号、辣椒新品种-宁椒12号和荞麦新品种-固荞1号。现场经过激烈竞拍全部成交,起拍价格121万元,最终成交价格161.5万元,溢价率达33.5%。其中宁夏农科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的枸杞新品种“宁农杞20号”以81.5万元的价格夺得本次拍卖会“标王”。
宁夏农科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亚军表示,这次拍卖会为我们的黄果枸杞新品种尽快的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机会。我们宁夏要占领枸杞新的制高点、再创新优势,就是要在品种的科技上要支撑,良种上要领先于其他产区,黄果枸杞就是我们今天走出的第一步 。
宁夏年年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仁参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依靠自身开展很多的研发活动,目前来说负担比较大。这次竞拍的玉米新品种-宁单55号企业跟踪了两年的时间,发现该品种适应性非常好,对企业来说,算是花了小钱办了大事,下一步计划在全区加大推广力度。
近年来,宁夏农科院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先后组建育种科技创新团队9个,审定新品种264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49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3项,建成各类种质资源库(圃)8个,收集保存小麦、水稻、玉米、枸杞等16科61种种质资源20万余份,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宁春58号”、玉米新品种“中夏糯68”和水稻新品种“宁粳48号”分别刷新了宁夏高产纪录。其中,“宁粳54号”在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甜瓜新品种“凤冠”在第七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上获得优秀品种奖,枸杞新品种“宁杞7号”占全区新定植面积的80%以上,“宁薯19号”和滩羊种质基因鉴定芯片和配套检测等一大批主推技术入选全国和自治区主推品种和技术,在种业振兴行动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宁夏农科院在全区率先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突出成果转化,加快成果应用。2022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790万元、单项转让金额220万元、单次集中推介转让金额270万元,均创该院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全年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较去年增长20%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宁夏农科院院长刘常青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搭建一个了解知道科技成果的一个渠道,同时也能扩大科技成果的影响力,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企业一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为特色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助力。(宁夏农林科学院)
【编辑:史偌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