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科院举办2025年度送农业科技下乡暨春耕备耕活动启动仪式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3月25日上午,浙江省农科院在衢州市开化县举办2025年度送农业科技下乡暨春耕备耕活动启动仪式,送政策、送农资、送种子、送技术、送服务,动员农户抢抓农时,确保春耕进度,夯实产粮根基,保障粮食安全。 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福呈出席活动并致辞。省供销社副主任郭峻,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
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墩苗”行动
3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墩苗”行动启动会暨首批选派干部送行会。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出席会议并讲话,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陈华宁主持会议。农业农村部人事司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开展“墩苗”行动,是落实党中央和部党组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
米团花黑蜜高效生产技术研讨会在云南沧源举办
3月7日,米团花黑蜜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研讨与现场观摩会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名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沧源,围绕米团花黑蜜生产技术难点,研讨中蜂成熟蜜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主办,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协办。其间,与...
聚焦全产业链 共促草莓产业升级
3月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草莓协会主办的“草莓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讨观摩会”在中原研究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以“草莓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各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草莓产业发展新路径...
青海最新调查填补国内高海拔区域菌物多样性认知空白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获悉,近期青海首次全面系统完成大型真菌资源专项调查,摸清了该省大型真菌资源本底情况,填补了国内高海拔区域菌物多样性认知空白。 据了解,2022年起,青海省林草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海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
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
目前已吸引7支团队进驻开展种业科研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牵头建设的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该中心以主要农作物、农业动物和农业微生物为对象,聚焦育种技术创新、品种创制、良种繁育与加工、产业孵化等种业创新中后端,旨在构建生物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性品种研发高地。 种业创新中心总投入6.97...
“CT扫描” “掐尖”选种 ——省农科院专家春耕选种科技值拉满
雨水节气,离播种育秧的日子近了。2月26日,天气依然寒冷,在岳麓山实验室的岳麓山种质资源库里,机器轰鸣。 只见科研人员将种子放入一台仪器后,仪器内部的抓手将每粒种子放到光下扫描。一旁的电脑上,清晰地出现种子的光谱曲线。 “这台仪器叫水稻种子活力检测分选仪,通俗来讲,就是用它给种子‘拍CT’,...
科学家首次发现我国无刺蜂蜂蜜真假鉴别标志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对我国无刺蜂蜂蜜理化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评价了我国无刺蜂蜂蜜品质特性,同时首次提出甘露醇可作为无刺蜂蜂蜜真伪鉴别的重要特征性化学标志物,该研究也为我国乃至全球无刺蜂蜂蜜的质量控制及市场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

第四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2月23日,第四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产品加工指导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出席大会并讲话,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宣读标委会换届批复文件,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主持会议。 吴孔...
大量大型真菌新种惊艳亮相
西藏科研新突破 大量大型真菌新种惊艳亮相 吉隆裸伞 吉隆黄盖小脆柄菇 褐黄黄盖小脆柄菇 日喀则红菇 商报讯(记者 王静)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且独具高原特色的大型真菌资源。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真菌重点实验室的大型真菌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从“会育种”到“慧育种”
海南三亚崖州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一个5.7米高、21米宽的“龙门吊”在试验田中缓缓移动,根据科研人员输入的指令,有序扫描田间的作物。 “龙门吊”学名叫轨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台,沿着布设的轨道,可以到达田间任何一个点位。这块试验田面积近1.5亩,种着水稻、大豆、玉米、棉花...
省农科院展示11个茶树新品种
福建省茶叶学会与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榕联合主办“三茶”统筹成果展示推介会。活动现场展示了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春闺、点秋香、瑞香、茗冠等11个茶树新品种。 记者获悉,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于1935年,由茶界泰斗张天福创办。目前,该所共收集保存茶树品种资源3708份,育成40个茶树品种(...
最新研究有望让菜籽油更有“营养”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消息,该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在油菜籽品质改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正向调控油菜籽维生素E和负向调控油菜籽硫苷含量的分子机制,发掘出优异等位基因,为油菜籽品质改良提供了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据科研人员介绍,维生素...
福建省农科院13项成果喜获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13项科技成果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含合作1项),三等奖8项(含合作2项)。 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rdquo...
“紫杉醇生物合成”入选2024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1月22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闫建斌研究员牵头完成的“紫杉醇生物合成”成功入选。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此荣誉。 紫杉醇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植物天然广谱抗癌药物。然而,紫杉醇生产高度依赖...

湖南省农科院举行成果转化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1月21日上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岳麓山实验室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欧阳彪和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岳麓山实验室主任邹学校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院士,洞庭实验室主任、湖南省农科院学术委...
为了“吃瓜群众”,他们不回家过年
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郑果所)研究员徐志红做完年终总结,离开家,再次飞到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 “海南上一次出现台风是在2024年10月,带来了大量雨水。我们这边地势相对低洼,雨停而地未干,等了很久才播种。所以这一季西瓜正好赶在春节假期成熟,我们就陪着作物在...

江苏省农科院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正式启用
1月16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启用仪式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曹丽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王冉,原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等领导专家受邀出席活动。江苏省农科院基建处、基地处、后勤处有关负责人,信息所全体职工...

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京召开
1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与晋绥杂粮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京召开。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强调,要充分依托现有资源与技术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做好有组织的体系化科研...
减少肥料投入 增加作物产出 我国研发出提升氮肥利用率新技术
2025年1月15日,由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办,山东碧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生物节肥增效新技术暨碧蓝氮多多新品发布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本次会议得到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宝来利来科技集团旗下山东碧蓝生物科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