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四平答卷”
四季轮转,春回大地,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沃野良田春潮涌动。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山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抢抓工期,挖掘机开足马力,穿梭在田间,机械、工人默契配合,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四平素有“东北粮仓”的美誉,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要想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守住粮食安全关键环节。
抓好粮食储备 保障农民利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对于辛苦一年的农民来说,如何安全储粮增加收益,是他们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四平市牢固树立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全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开库收购企业163户,共计收购新季粮食392.6万吨,与浙粮集团、京粮集团、厦门建发等销区企业开展代收代储、合作收储等业务合作,共收储粮食约30万吨,合作金额近8.1亿元。全市29户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粮食产后“五代”服务,累计收购农民手中余粮56万吨。
为了让农民实时掌握粮食价格,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采取五日报形式,对域内粮食收储、加工和贸易企业粮食收购进度及价格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收购一线信息,全程调度粮食收购进度。密切关注港口、南方主销区、国际粮食市场信息和农民售粮心理预期,对市场购销、农户售粮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形成粮食收购市场形势分析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多家媒体及时发布最新粮食政策和市场信息,让农户了解掌握市场行情,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安全储粮,力争好粮卖上好价钱。
抓好产业升级 做优做香“四平饭”
依托“优质粮食工程”,四平市引资招商,深化合作,培育扶持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粮食企业,吉林鲜谷、凤姐初粮、利泽家庭农场等玉米水稻新、精、特粮食企业得到增长壮大。
聚焦优势找市场,聚焦潜力聚合力,四平市深入浙江、江苏、河南、上海等省市进行招商引资,引入中化现代农业与四粮集团合作建立粮食收储基地,2023年招商引资1亿元。采取优势互补、产销对接,深化长平、吉浙和域外粮食企业合作成果,永春米业中标吉林大学、长春铁北监狱采购大米共计800吨,采购资金350万元;缘通与吉林满满公司签订年销售400万穗鲜食玉米协议,年销售额1080万元。对接“双需、双服、双拓”粮食产销合作协议,推进协议转化为合作成果,域内粮食收购企业与浙粮合作购销粮食13.5万吨、金额达3.8亿元。
唱响四平粮食品牌,提升品牌品质。全面总结推广“四平玉米”品牌建设和“四平玉米主食化”发展模式,发挥区域品牌“领头雁”作用,释放粮食企业共商合作效能,带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粮油加工企业提升粮油品质,打造优质品牌。重点打造“四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申请注册“四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商标,申请“四平生态大米生产基地”国家地理标识,制定“四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品牌使用管理制度,举办第六届“四平米·香八婺”四平粮食金华推介招商系列活动,组织四平优质粮食企业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展销推介会,提升四平优质粮食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强化粮食监管 重拳出击保安全
粮食安全,离不开粮食监管。抓粮食监管,也是强化保障粮食安全重要措施。
四平市采取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法规落实措施,抓实粮食流通执法检查和储粮安全、安全生产“两个安全”工作。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月和白山松水安全行”等活动,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
制定《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粮食质量”检查,共检查企业16户(次);定向饲用政策性稻谷掺混物实际入库5152吨,10余次实地检查,确保定向销售粮食不流入口粮市场。开展普法活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被市政府评为“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考核优秀市级单位”。
持续巩固提升“地趴粮”整治成果,推进储粮习惯、储粮方式和储粮形态转变。制定《四平市2023年度解决“地趴粮”问题推进方案》,细化具体任务和举措。调研走访“地趴粮”整治重点地区的14个乡镇,宣讲科学储粮知识,发放宣传材料4.37万份,发放聚乙烯网囤等立体储粮装具近70万套,新增庭院储粮简易仓容近80万吨。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四平人正在一张张沾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业清单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奋力书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四平答卷”。(四平新闻网)
【编辑:史偌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