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数智赋能 海宁乡村振兴加“数”前行

2024-03-26 15:58 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4-03-26 15:58
字体:

近年来,海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全面融合,不断完善乡村数字设施,大力开展未来乡村、智慧农业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服务优化、治理有效。

产业加“数”,催生新质生产力迸发强劲动能。一是培育数字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大力推广智慧农业集成创新成果,累计培育数字化工厂基地26家,“青莲数字牧场”和“黄湾农开果蔬数字农业工厂”成功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二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引进安装65套北斗智能信息农机终端,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01%,并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农业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三是发展农村电商。持续壮大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迭代升级花卉园艺直播电商基地,培育虹越花卉、塔莎园艺、爱种花的王大爷、三只懒蚂蚁等头部花卉电商企业,长安天明村和褚石村获评省级农产品电商村,去年全市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2亿元。

服务加“数”,创新机制模式提升政务效能。一是强化“浙农”应用实效。用好“浙农码”服务载体,用活码上查询、码上交易、码上联系等功能,日均用码量超0.5万次;通过“种粮宝”提高种粮补贴发放效率,累计在线核发补助资金9100万元以上。二是拓展线上销路。依托省级网上农博平台,积极组织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海宁馆”,涵盖粮油、畜禽、蔬菜、水产等多类农产品。三是打造乡村数字生活馆。结合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整合提炼各村优质资源,提档升级数智乡村场景应用,成功创建博儒桥村、海潮村和兴城村3家乡村数智生活馆。

管理加“数”,深化数智融合拔高治理势能。一是加强农田数字化管理。以周王庙绿色农田项目为代表,加快构建一体化、数字化农田感知体系,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农田运营管控平台,集成现场视频、数据采集、智能算法、数据分析等功能,推动农田管理由“人防”向“智防”转变。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健全农安海宁、浙农优品、农业农村掌上执法等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全市800余家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全部纳入系统,实现主体信息、快速检测、巡查检查数据的互联互通,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痛点难点,首创农污治理“云监管”“码上办”和“红管家”新模式,形成覆盖规划、建设改造、运行维护全闭环的监管服务集成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污水一张网管理,切实打通农污治理最后一公里,获央视CCTV13《朝闻天下》栏目、浙江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重要媒体推广报道。(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编辑:史偌霖】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