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访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金科

2024-04-15 16:27 来源:保定日报
来源:保定日报  2024-04-15 16:27
字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市委明确提出,今年工作总的抓手就是“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把“新颜值、新动能、新生态”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张金科表示,“其中,重中之重是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这是做好全年工作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支撑。”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哪些新进展?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答: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保定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持续推动全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6.2亿元,同比增长2.4%;一产增加值466.9亿元,同比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3元,同比增长6.5%。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012.06万亩,总产79.05亿斤,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新建高标准农田45.8万亩,改造提升27.3万亩。特色产业加快突破,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10.7万亩,总面积达到60.1万亩,产量突破210万吨;预制菜产业形成3大品类、6大园区、150家企业、270个菜品、150亿产值的发展格局,入选“2023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农产品加工业提质提速,全市共培育农产品加工集群20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65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06家)。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成功举办2023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暨产业招商大会,发布187项科研成果和73项技术需求,促成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30.1亿元;创建“博士农场”108家,引进高端人才413人;累计选拔培育2253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科技特派员1145名,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1万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0项。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制定“1711”系列文件,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02个。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聚焦都市农业强市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决守牢保障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新颜值,以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助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

问: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我市在遭遇特大暴雨洪灾的不利情况下,实现粮食总产79亿斤,大灾之年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请您谈一谈,2024年,我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哪些主攻方向?将完成怎样的任务目标?

答: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今年,全市粮食生产总的要求是,稳面积、提单产,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80亿斤以上。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年度粮食播种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到乡到村。通过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

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开展高产攻关示范田建设,每个平原县至少打造1个万亩“吨半粮”片区。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巩固大豆扩种成果,统筹玉米大豆兼容发展、粮食协调发展,探索创新间作作物和模式,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全力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和各县(市、区)示范区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3万亩。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推进灾毁农田耕地新建或改造提升成高标准农田,农业设施修复升级,强化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完善防灾预案和技术准备,当前要抓紧做好春季田管,突出抓好防“倒春寒”、防春旱等工作;加强病虫防控,加密监测预警,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问:乡村建设要突出为农民而建,重在可持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2024年保定市政府报告指出,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提升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有效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答: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期盼。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要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理念和方法,聚焦大环境、大产业、大治理,高质量打造保定和美乡村建设标杆。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将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康养、银发经济等产业业态,推进县级农业科技园、乡镇农业产业园、村级农业特色园建设,推动设施农业高端化、农业产业集群化、品牌农业电商化、特色文旅精品化,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在乡村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村庄绿化和美丽庭院创建,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9个、美丽庭院6.5万户。加快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建成秀美共富村120个、精美示范村160个、洁美延展村900个,净美达标村达标率100%,着力打造50条和美乡村示范带。

在乡村治理方面,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增加村歌、村晚、村超、“村BA”等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方式。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办好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问: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乡村产业链的核心,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守好三农压舱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4年,将如何加大此项工作的发展力度?

答: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上升势头明显,全市共培育农产品加工集群20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70家。今年我们将围绕《保定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年)要求,聚焦服务北京、联动雄安,瞄准京津冀现代都市农业需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平台,以引育领军企业为抓手,以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为突破,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动脉,以“中央厨房”建设为主导,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中央厨房(预制菜)推广建设、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广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引育、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智能信息化、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等十大工程,打造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中药材加工、食用菌加工、畜禽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等七个产业集群,培树乡村产业增长极,切实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促进产品提质、价值链增值和产业增效。

到年底,力争实现全市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0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60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达到2.5:1。

问:2024年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设施农业,聚焦经济作物,扩大花卉、有机蔬菜、园林水果、食用坚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今年,针对发展设施农业,我市有怎样的任务目标?

答:近三年,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由2020年底的33.2万亩发展到60.2万亩,净增量全省第一。今年,我们将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升级改造老旧设施、适度扩大规模、推进先进设施示范带动为重点,立足特色农产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提升环京雄精品设施蔬菜、城区周边都市设施瓜果、环太行山设施菌菜等三大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带。到年底,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60万吨。具体来说,我们将主抓三方面工作。

以项目实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实施设施蔬菜生产能力提升、环京蔬菜基地等项目。坚持设施农业项目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一体化设计、同建共建。用好中央财政设施农业贷款贴息奖补资金,做好贴息奖补试点工作。

以装备技术提升实现农产品周年供应。加强高新技术创新应用,逐步形成植物工厂、日光温室、拱棚设施种植与露地栽培结合的周年供应结构。重点推广装配式长效日光温室、智控网棚等新型棚室,强化信息监测、自动控制、环境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数字化技术应用。

以招商引资融合拉动产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京津庞大的优质农产品需求与消费市场,引进大型头部企业,建立“头部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基地”等合作方式,提供种苗引进、基地建设、销售渠道、品牌创建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上中下游产业主体充分衔接、深度融合,拓宽农业生产空间。(保定日报)

【编辑:史偌霖】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