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智慧农业”护航“大粮仓”

2024-04-24 22:12 来源:江城日报
来源:江城日报  2024-04-24 22:12
字体:

走入当下的蛟河市,处处萌发着春的气息。黑土地上,“智慧农业”正在为当地的春播奠定基础。

在蛟河市天北镇千顷水稻现代产业园,水稻秧苗已经拱土。遍布12个温室大棚内的全自动喷淋系统让浇水更省人工,只要一个人看着就能搞定。

天北镇依托“旱改水工程”积极引进国企开发水稻产业,今年全域水稻种植面积1900公顷,预计产量14250吨。产业园育苗4万盘,可供天北镇水稻种植200公顷。“我们通过引进育苗机、全自动喷淋系统等装备,全程机械化,有效解决了人力物力成本高的问题,确保在春耕生产期间能育壮苗、育强苗。同时,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不仅实现规模化生产,还能带动农户增收。”产业园的负责人说:“过去需要几十人忙的活儿,现在几个人就能完成。”

今年,产业园选择的种子是适合地域气候的稻花香2号和中科发5号两个品种。稻花香米卖价高,中科发5号单产高,比普通品种亩产能高二三百斤。

良种+“智慧农业”让粮食丰收更有底气。作为农业大县,今年,蛟河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174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37万亩、大豆面积20万亩、水稻面积15万亩、杂粮面积2万亩,预计粮食产量91万吨。

这几年,蛟河市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农民能选购良种、放心种。“我们合作社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去年种了150公顷。今年,吉林市周边托管和代耕的土地达到2000多公顷。我们负责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进行飞防作业,除了秋收不管外,耕种管都负责。”蛟河市天北镇仁禾种植专业家庭农场理事长王泉贵说。因为玉米大豆进行的是条带种植,对种子的要求更严格。他们在100多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来内秀10号、吉单436号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耐密性好,株高2.4米左右,对大豆的影响小,适合协调性生长。

现在,蛟河市中才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农机具已完成全部农机检修工作。中心是蛟河市唯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以农业规模化生产、附近4个乡镇保护性耕作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对“耕、种、防、收”等环节的实时监管,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从小农户“单打独斗”到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转变。

现代农机具的推广让农业生产更高效。今年,蛟河市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深入推进国家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加快更新新式播种机、智能化植保无人机,为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

蛟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87%。我们将稳步提升履带收割机、坡地小型农机、多维移动无人驾驶农机等保有量,在优化山地丘陵区保护性耕作模式上率先走出新路。”

“智慧农业”离不开耕种技术的改进。从1月7日起,蛟河市启动农业科技培训,通过云上课堂、实训课堂等形式,提升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水平。

蛟河市加强与省级科研院校的合作,借助吉林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建设了天岗镇红丰村大豆产业试验示范基地。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垄上双行高密度栽培技术为核心技术,示范规模21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这一先进种植技术迅速成为了吉林地区的样板项目。去年,吉林地区在蛟河市召开了现场会。

根据去年秋季实际测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公顷产量为8484公斤,大豆公顷产量为1924.5公斤。每公顷产量要比常规种植玉米多产出1000公斤粮食,综合效益提升10%以上,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

今年,蛟河市继续加大试验示范力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近3000亩。蛟河市从品种遴选、农机配套、稳定政策等方面着手,重点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示范主体,力争经过两到三年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地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春播大幕开启,蛟河市正在把提高粮食单产作为补齐粮食产能短板、提升稳产保供能力的头号工程,通过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打造“智慧农业”,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攻关,深挖细掘单产潜力,实现玉米、大豆、水稻亩均单产有新提升,推动今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江城日报)

【编辑:史偌霖】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