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解决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卡脖子”难题
“轰隆隆,轰隆隆……”4月19日,在位于无棣县西小王镇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优质高产耐盐碱机采棉试验示范基地,多功能棉花播种机缓缓向前,喷药、施肥、铺设地膜等工序一气呵成。
“农机一次作业,就能完成开沟、下种、定植、铺膜、覆土等全套播种流程。”山东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胜利说,这是他们引进的新式棉花播种机,首次在内地棉花播种上尝试使用绳播技术,以探索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节本增效。
“以前,绳播技术主要应用于设施蔬菜、中草药等高附加值作物种植,在大田作物尤其是棉花生产上,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王胜利说,“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工越来越贵,该技术的经济效益逐渐凸显出来。”
“黄河三角洲棉区主要还是以盐碱地植棉为主,如何提高盐碱地种植成苗率、降低劳动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是一个大问题。”王胜利介绍,近几年,随着机采棉品种、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逐渐被当地棉农认可。但其中棉花放苗、间定苗仍需人工操作,机械化放苗技术还没有新突破,成为现阶段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
“此次在内地棉花种植上尝试运用绳播技术,就是试图解决上述难题。”王胜利说,“该播种机械播种时沟深十几厘米,在播种沟底利用种子绳精量定植,然后覆土膜盖。”
这样播种优势有很多,首先,是可以拉长出苗后放苗的周期。王胜利介绍,种子播下地,地膜提温保墒,可促进出苗。出苗后要靠人工放苗,如果不及时放苗,一旦遇到晴天高温,幼苗便会烫死。现在,通过起沟十几厘米,幼苗可以在其中正常生长,有效减少地膜灼伤秧苗,为放苗适当增加了缓冲期。
“其次,也为将来机械放苗配套做准备,机械放苗须同步进行,难以做到像人工一样根据苗体大小进行精确放苗。”王胜利说,“此外,覆膜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播种沟内的盐分将沿两侧坡面往上走。种子所处这个位置盐分就减少了,更利于出苗。”
新式棉花播种机不仅能提高出苗率,还能提高种植效率。王胜利介绍,传统的种植模式通常是一模两行的种植方式,新引进的播种机则能实现一模三行、一模六行的播种效率。过去需要的两至三道播种程序,现在一遍作业即可完成。据此,保守估计能将种植效率提升两倍甚至更多。
“今年我们采用绳播技术种植棉花30亩,如果试验成功,将会加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王胜利说。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无棣县棉农机采棉模式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两万余亩,其中每年机采面积保持在8000亩。”王胜利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示范推广扩大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面积,以减轻棉农的劳动强度,降低用工成本,为广大棉农带来切实的好处。(农村大众报)
【编辑:史偌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