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看一粒玉米怎样变身面膜
一粒玉米怎样变身面膜?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阜丰”)研发部副总经理冯世红带着记者走进公司一探究竟。
在新疆阜丰,每天有1000吨玉米输送到淀粉生产车间,经过除杂、浸泡、研磨、分离等环节后,其中产出约8吨淀粉用于生产透明质酸钠。偌大的淀粉加工车间几十台大型设备全天候运转,除了必要的维护和检查人员,其他工作都由机器完成。
透明质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医药材料和化妆品原料,可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毒性细胞、自由基等的侵袭,并可影响细胞增生、分化等功能,但其最为人熟知的是具有特殊保湿作用的玻尿酸。1克透明质酸钠能制成1000张玻尿酸面膜。
2014年,新疆阜丰年产70吨透明质酸钠生产线建成投产,完成从玉米粗加工向生物发酵精细化加工的转变,这在新疆尚属首次。
在发酵车间里,大型发酵罐正在运转,经过36个小时发酵后,将进入卫生条件更高、环境要求更严苛的提取和精制阶段。
“整个过程需要4天,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将玉米粒进行发酵,多次过滤、分离、纯化成含量99%左右的透明质酸钠发酵液,干燥脱水后包装,最初的原料玉米摇身一变被制成透明质酸钠。”冯世红说,生产出的透明质酸钠一般用于食品、化妆品、美容药物等。
面膜、蛋白粉、酱油、沙拉酱……走出车间,进入新疆阜丰的产品展示大厅内,只见这里摆放着各类常见食品和用品。
“如果是第一次来这里,基本都猜不到这些产品会跟玉米有关。在一些饮料的生产过程中,食用黄原胶起到悬浮、增稠的作用;像酱油、沙拉酱等,都含有谷氨酸钠、黄原胶,谷氨酸钠就是味精,而这些都是由玉米作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的。”冯世红解释。
百余辆大型运输车辆正在排队等候卸玉米,公司一年收购农户的玉米达35万吨;刚刚从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机械整齐划一地码垛装车,等待运往天津港和青岛港,最后发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玉米被深加工后,并没有完成它的使命。对玉米废渣进行处置、再利用,甚至建立自己的有机肥厂,实现循环发展,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命门”。
“厂区里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在全封闭的管道中进行再加工,产生的废物再加工成有机肥,这样就相当于一个生物闭合循环综合利用系统,几乎不产生污染。”冯世红说。
新疆阜丰坚持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以小品种氨基酸、微生物多糖为主产品链条的“农业—生物制造—小品种氨基酸、微生物多糖及肥料—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预处理—超滤—反渗透技术,建成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年回收水量约300万立方米。(新疆日报)
【编辑:史偌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