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心中的大神——写在纪念关公诞辰1864周年之际

2024-10-03 18:59 | 作者:郁旭光
   作者:郁旭光 2024-10-03 18:59
字体:

作为一个山西人,总是为山西而自豪。五千年灿烂而厚重的文化令我陶醉,源远流长的河东文明始终激扬在心中。而那个践行春秋大义、独步千秋的关羽——关云长足以让山西人为之骄傲,让中国人为之敬仰,让世界为之赞叹。

无论在将星闪耀的中华大地,还是荟萃世界军事史的名将典籍里,似乎没有一个能像关公一样具足忠义仁勇精神,圆润儒、释、道三教,穿越千年,超越国界,超越种族,激荡在当下和未来的时空里,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精神图腾。也是人类社会、普适世界的道德典范。

a71ea8d3fd1f41348e77d05f7230f1c6d1c85e0e.webp

回望三国风云,策马奔腾而来的关公形象萦绕脑海,嫉恶如仇,除暴安良;勇冠三军,所向披靡;忠心赤胆,正气凌霄;视死如归,大义参天。在暗淡的刀光剑影里,远去的鼓角争鸣中,飞腾的赤兔穿越连天的风雪和漫漫的黄沙古道,驰骋疆场,争战群雄,搏杀在异乡的土地上。他须髯逆风飘逸,霜染发际,烈士暮年,丹心可鉴,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寒光闪耀,飞身赤兔一路孤勇向前。匡扶汉室的忠义情怀,肝胆相照的兄弟情义,始终在他的心中澎湃。面对顽敌,不畏不惧:“我乃解良一武夫。蒙我主以兄弟相待,桃园结义三十余年,从不相疑。我堂堂丈夫,焉能背义投敌!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又何惧哉!”

1864年过去了。英雄远去,忠义精魂不朽。关公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化标识和伟岸形象。而他的背后却是无数传奇的汇聚。历史上无论是民间信仰还是国家信仰,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记忆,融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在中国的城乡、街巷,乃至世界的许多地方,关公文化遗迹、庙宇建筑、匾额楹联、碑刻勒石、典籍资料、影视图书、戏曲诗文、商号店铺、居家厅堂,都有关公文化的印记和身影。

b1ddfc34ly1hquxueootxj22dc35shdw

关公文化在历史的时空中,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郁郁苍苍。以运城关帝家庙、祖庙为根为干,沿洛阳、当阳一路生发成为从福建东山、泉州关岳庙、石狮大仑关帝庙到东南亚,遍布世界各地。无论在断壁残垣的荒凉之地,还是热闹非凡的乡村集镇,无论是漂泊海外的华人街巷,还是四大洋的环绕的岛屿之上,在五大洲版图上,关公文化无处不在,每一处都承载赓续着华夏乡土的人文与梦想。无论身处何处,一直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历经上千年数百年历史的流转和岁月的飞逝,积淀在这些庙宇里的是无数人的美好愿望和真心期待。凝聚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目中。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多地见证了络绎不绝的台湾信众往返大陆山西运城关帝祖庙、河南洛阳关林、福建东山等地朝圣的热潮和盛况,更加体会到关公文化在港澳台及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那年行走在台湾的街巷,几乎处处能看到关帝庙和关公塑像的身影。在日月潭文武庙,那些虔诚的老年人或时尚的男女自然地祈祷的情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与一个长者在静静地交流,一切是那么心领神会。在融合中西、庄严宏伟的台中禅寺,我被那尊敦厚硕壮、浑然朴茂的石质砂岩关公坐像深深震撼,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弥漫,柔和的光和自然本色的关老爷坐像令我在刹那间穿越黄土高原、黄河、太行山、中条山、荆楚大地,一个个英雄往事浮想联翩地出现在强大的场域里。正气凛然,浩气勃发。据资料介绍:整个台中禅寺由台湾著名的建筑师、101大厦的设计者李祖原规划设计。后来才知道李先生是一个极具现代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的顶级建筑设计师。台湾的关公文化兴盛,远远超越了我的想象。据导游介绍:在台湾与其他民间诸神、佛、菩萨共祀的关帝应在万数以上。

山西作为关公文化生发的本土,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山西省在册登记关帝庙2780余座,仅老家运城市关帝庙380多座。其中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解州关帝庙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的关公文化遗迹古建筑群,被誉为天下关庙之祖、武庙之冠。这里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海内外华人的朝圣之地。每年的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34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节庆品牌。河东运城也因为关公而荣光。目前正在创建“关公故里”5A级景区和“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力以赴打造知名的文旅目的地。

下载_(1)

2023年开春,曾经连续数月奔走在山西11个地市的上百座关帝庙,让我感受“村村有关庙”的震撼和关老爷的强大魅力。即使在最偏僻的村庄一个目不识丁的乡间老人或者三岁小儿只要看见他的造像,或者听到他的名号都会礼敬有加。尽管大多村民已经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迁入新村新居开始享受新时代的福利,但是村里关帝庙仍在。村里人亲切地称之为老爷庙。在大山深处的寂寥的村落里,看到或大、或小的关帝庙,如同一个默默无闻的沧桑长者,上千年、数百年、几十年的守护在那里。每一座关帝庙都有其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斑驳不清的碑刻里,在年迈长者的记忆里。他所承载的是每一方乡土的集体记忆,见证是每一个村庄的变迁,包容的是世代村民的喜怒哀乐,护佑的是村民的平安顺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从民间崇拜到国家祭祀无外乎关公的忠义精神。曾经古老的北京城内明清时期云集116座关帝庙,实属罕见。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曾说:“关庙自古今,遍华夷。其祠于京畿也,鼓钟接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而独著正阳门庙者,以门于宸居,近左宗庙、右社稷之间,朝廷岁一命祀。万国朝者退必谒,辐辏者至必祈祢也。祀典:岁五月十三日,祭汉前将军关某。先十日,太常寺题,遣本寺堂上官行礼,凡国有大灾,祭告之。”当时应该是关公文化晋身国家信仰的顶峰时期。

今天,在北京高楼大厦环拱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前门大街背后,便是历史上京师九门之冠的正阳门所在之处。正阳门关帝庙有天下第一关庙之称。尽管面积不大,但是其历史意义非同凡响。在大明帝国的国家意志里,关公从宋代敕封“义勇武安王”战神开始升格为护国之神。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目前,具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168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这些宝贵的关公文化遗产,应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在2300多万人口的台湾地区,关帝庙在册登记的850余处,那些遍布城市的巷角街边、乡村墟里更是无法统计。关公崇拜者800多万人。这种自上而下和海内外广泛的关公文化传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世界的普适性,充分表达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关公的忠义精神的高度认同、敬仰与崇拜。

关公从一介凡夫平民,一个草根英雄,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的文化传奇。关公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历经1800多年而不衰,历久弥新,历久弥坚。在世俗的尘烟里,在庙堂香火中,他的总是静穆而威严地存在,静静地目抚着那些顶礼膜拜的人们。为什么千百年来上自庙堂达官显贵,下至村野贩夫走卒,甚至异域海外,有太多太多的尊崇者?即使至今无法统计这个庞大的群体。现在看来,关公的身上似乎承载着所有人的美好愿望和寄托,凝聚着所有人的祈祷和期许。关公在遥远的历史深处和现实的世界里树立一个近乎完美的榜样和忠义的标杆。他是一个真实的、勇猛的、正义的英雄。在千百年来的敬仰与传承中,被世人誉为忠义的化身,道德的偶像。于右任先生为关公庙题的一副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便是一个最好的注解。

千百年来,在关公的追随者中和众多的膜拜者中,有岳飞、戚继光、郑成功等名垂青史的赫赫战将;有井冈山时期被毛泽东誉为“关云长一样的将才”红军铁汉师长张子清、血战台儿庄抗日名将张自忠等;有纵横欧亚开拓万里茶路的天下第一商帮,以及远涉重洋、筚路蓝缕、在海外开疆拓土的优秀华夏儿女;无不张扬传承着关公的忠义浩然之气!

在迄今发现最早的由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图册中国新图》上,中国的代表人物就是大神关羽。在他们的语境里翻译中华武圣关公时用的是“God”。英文原意为神,即西方人心中的上帝。难怪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汉名焦大卫原名Davidkjordan先生说:“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古往今来,无论海内海外,人们的期待似乎是共同的目标:让世界更加美好!

在风云变幻的当下或未来,更加渴望这样一位大神!在我认为,关公是超越了一切传统意义上的神的诠释,而是代表宇宙间的浩浩正气。合乎人心,盈于天地。(郁旭光)

【编辑:史文明】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
致敬心中的大神——写在纪念关公诞辰1864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