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乡村发展有“质”更有“智”?
——兵团科技小院建设观察
在新疆和田大棚瓜菜科技小院,塔里木大学驻点研究生察看蔬菜长势(资料图片)。该科技小院驻点研究生参与设计并建造了新型沙漠连栋温室,研发出光热、地热循环利用系统和配套技术。目前,新疆和田大棚瓜菜科技小院年产各类瓜菜7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带动了当地2000余名种植户增收致富。(塔里木大学供图)
石河子大学教师(右三)现场为种植户和科技小院驻点研究生讲解农业技术(资料图片)。石河子大学科技小院的师生们通过走村入户、宣讲交流、“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帮助种植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截至目前,在兵团团场和地方县乡累计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560余项(个),培训农户超过15万人次。(石河子大学供图)
塔里木大学新疆铁门关香梨科技小院的驻点教师为职工讲解香梨种植技术要领(资料图片)。该科技小院通过“香梨科技小院+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模式,全时段、全方位为二师二十九团博古其镇、三〇团双丰镇、三十三团及库尔勒市周边乡镇做好科技服务。 (塔里木大学供图)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在新疆图木舒克鸽鹑科技小院实践学习(资料图片)。石河子大学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将科技小院建成小而精的服务平台,努力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为加快推进兵团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石河子大学供图)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这段时间,兵团各科技小院驻点师生已经忙碌起来,有的忙着制定种植户农业技术培训计划,有的在完善农作物高产高效技术规程,还有的正进行问卷调查,全力为春耕春播做足准备。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了“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是集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旨在将农业专业研究生派驻到生产一线,帮助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科技小院让乡村发展有“质”更有“智”。近年来,兵团科技小院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服务模式,聚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开展工作,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科技小院驻点师生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才智和力量。
为什么建设科技小院? ——让农业研究成果“回归土地”
“帮助农户进行草料收获和打捆。”
“检查梨的标记点是否正常,并进行色差测量工作。”
“对绿肥小院的果品进行色差检测。”
……
翻看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阿克苏绿肥科技小院《科研日志》,简短的字句里,浸润着科技小院驻点师生们知农爱农的情怀。
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农业科技是最接地气的学问,其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技术转化率不高,未能较好满足农民们对农业新技术的迫切需求。科技小院的建立,打通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先进科技“零距离”、高效率转化。
“通过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准确把握农业生产中的痛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正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生动体现。”兵团科技局、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兵团科技小院蓬勃发展,从一个到数十个,以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为代表的兵团高校,不断点燃师生们强农报国、扎根基层的热情。
石河子大学肉鸡科技小院在新疆创羽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端、屠宰端、熟食加工端,积极开展全过程科技服务。在科技小院师生的指导下,该公司采用发酵工艺,将原先废弃的肉鸡肠道内容物等转化为动物蛋白,为企业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
“与石河子大学肉鸡科技小院合作以来,我们在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屠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都有了提升。”这家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刘雪强说,“通过采用新技术,让整个家禽养殖过程中残次率降低、副产品加工增效,直接增加收益807万元。”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肉鸡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聂存喜介绍,经过两年的努力,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2023年获批的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肉鸡的立体化绿色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更是为肉鸡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兵团科技小院的创新实践充分说明,要破解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就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对科技创新价值的深刻诠释。
如今,兵团申报的29个科技小院获得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建设,一批教师、学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将科技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覆盖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积极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
科技小院该怎么做? ——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2024年,是兵团科技小院开花结果的一年,喜讯频频传来。
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昆玉红枣科技小院“致富路上‘枣’当家——南疆枣园提质增效志愿服务项目”,成功斩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石河子大学建设的新疆昆玉皮墨垦区红枣科技小院“组合式智能水肥一体机”科研成果,荣获全国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
“深入一线、沉到基层,了解职工真实需求,这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石河子大学教授、新疆昆玉皮墨垦区红枣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振华告诉记者,结合十四师昆玉市当前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水资源短缺、水肥利用效率低和红枣提质增产增效难等问题,科技小院通过有效的科技服务,使当地枣树增产13%,枣园节水12%、节肥10.40%,每亩纯收益增加131元。
“经过近3年的努力,科技小院在二二四团高质量建成自压灌区灌排协同调控和精量水肥协同调控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并以二二四团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自压式节水灌溉区为原型,初步建成了十四师二二四团现代灌区数字孪生系统。”王振华说。
兵团科技小院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
在塔里木大学新疆昆玉红枣科技小院入驻研究生孙金伟的眼里,自己所在的玉叶村的村名寓意着“片片玉叶染沙海”,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却找不到一片树叶。在这个位于新疆南部的小村庄,农田荒了又荒。村民们心里着急,尝试种枣树防风固沙,但面对高温和沙尘暴等恶劣气候,他们无奈地一次次败下阵。自打科技小院来了,师生们把“根”扎在田野间,真正为玉叶村带来了绿色生机与希望。
为了破解村民们遇到的难题,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每年驻扎玉叶村300多天。一个小院,几间平房,早上,研究生们和农户同时出门,扛着农具和器材在农田里挥汗如雨;到了晚上,大伙儿开研讨会、整理数据,把整个村子当作“实验室”,将“致富路上‘枣’当家——南疆枣园提质增效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一步步向前推进。
这一项目自2020年实施以来,围绕南疆红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服务和攻关,探索出“新疆密植枣园直播建园优化体系”“密植园改造及提质增效综合技术”“主干结果型枣树轻简化栽培模式与技术”等数个新成果、新技术。
“每亩增产83.30公斤,平均增产率27.99%!按照红枣市场通货每公斤9元计算,实施提质增效项目的地块,平均每亩可增收750元,效果显著。”孙金伟告诉记者。
科技小院该做什么? ——引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科技小院,我有机会直接参与西梅保鲜试验,与当地技术人员深入切磋交流,对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前不久召开的石河子大学第二届科技小院成果展暨经验交流会上,该校食品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宇星分享了自己在科技小院的收获与成长。
刘宇星所在的新疆图木舒克西梅科技小院,由石河子大学联合新疆叶河源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山花海农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小院依托教育部新疆特色果蔬贮藏加工工程中心,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两年多来,小院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和农户走访调研,了解西梅种植、采摘、包装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西梅贮运保鲜技术示范、制冷技术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将西梅贮藏期延长至70天,商品率从原来的80%提高到90%,售出的西梅每公斤大约可以增收10元,有效解决了西梅采摘后易软化、贮藏期短、经济价值下降等问题。
农户的收益提高了,刘宇星和团队成员也在这里收获了成长。“在这里工作生活,让我真切认识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今后,我将继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兵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刘宇星说。
农业新技术不断普及,科学种田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这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驻点师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让新技术、新观念真正转变成效益,实现农户有效增收。
“这几年,石河子大学的师生经常来团场开展培训,教会了我很多科学种植技术,经过他们的指导,葡萄产量提高了不少。”八师一二一团三十二连葡萄种植户李光冬说。
“针对制约西北干旱区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的关键问题,我们筛选出适宜嫁接葡萄的抗性砧木,明确了老葡萄园不同品种改接‘阳光玫瑰’的生长发育差异,先后在八师一二一团、一四二团、一五二团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葡萄种植户3000余人次,发放科普读物800余册。”石河子大学教授、新疆石河子葡萄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赵宝龙介绍说。
如今,将创新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科技小院,已经成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编辑: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