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届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年会在郑州召开
4月25日-27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承办的“第十二届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河南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卫文星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处长郭永旺,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处处长袁善奎,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2024年度获奖科技成果再创佳绩
2025年4月21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太行国宾馆召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主持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强现场参加了奖励大会。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所王瑾研究员主持的“花生高油高油酸高产新品种冀花18号和冀花19号的培育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
最高亩产708.1公斤 “云麦114”刷新西南麦区旱地小麦单产纪录
4月19日,玉溪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易门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在易门县六街街道实施的“云麦114”和“玉麦7号”小麦新品种旱地百亩连片生产示范,经省内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田间测产验收传来捷报:“云麦114”创西南麦区旱地种植高产纪录。 “云麦114&rdqu...
2025蔬菜营养与品牌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4月12日,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指导下,中国蔬菜协会联合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等70余家单位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营养赋能,品牌升级”主题,在北京举办2025蔬菜营养与品牌发展大会。 会议邀请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等领...
山西省自主选育的黑藜麦品种成功转化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藜麦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科技创新董艳辉团队历时8年选育出的我省首个黑藜麦品种——“晋藜3号”成功转化。 藜麦为苋科藜亚科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及耐盐性,有着“粮食之母”和“营养黄金”的美誉,藜麦作...
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甘肃:专家团到田指导 单产提升有良方
“以前种小麦是‘有病治病’,现在方法改变了,要以防为主。3月初在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已经完成了一遍‘一喷三防’,接下来要时刻关注小麦长势,做好病虫害防控。”在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伏家镇山庄村的50亩小麦试验田里,种满了“兰天”系列的20多个品种小麦,管理这片试验田...
2025年度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3月25-26日,2025年度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召开。河南省农科院领导周卫、王强、卫文星、李秀杰出席会议。18个省辖市农科院、29个县(市、区)农科所(试验站)、3个省农科院分院、神农种业实验室、以及院直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浙江省农科院举办2025年度送农业科技下乡暨春耕备耕活动启动仪式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3月25日上午,浙江省农科院在衢州市开化县举办2025年度送农业科技下乡暨春耕备耕活动启动仪式,送政策、送农资、送种子、送技术、送服务,动员农户抢抓农时,确保春耕进度,夯实产粮根基,保障粮食安全。 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福呈出席活动并致辞。省供销社副主任郭峻,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
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墩苗”行动
3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墩苗”行动启动会暨首批选派干部送行会。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出席会议并讲话,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陈华宁主持会议。农业农村部人事司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开展“墩苗”行动,是落实党中央和部党组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
米团花黑蜜高效生产技术研讨会在云南沧源举办
3月7日,米团花黑蜜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研讨与现场观摩会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名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沧源,围绕米团花黑蜜生产技术难点,研讨中蜂成熟蜜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主办,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协办。其间,与...
聚焦全产业链 共促草莓产业升级
3月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草莓协会主办的“草莓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讨观摩会”在中原研究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以“草莓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各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草莓产业发展新路径...
青海最新调查填补国内高海拔区域菌物多样性认知空白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获悉,近期青海首次全面系统完成大型真菌资源专项调查,摸清了该省大型真菌资源本底情况,填补了国内高海拔区域菌物多样性认知空白。 据了解,2022年起,青海省林草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海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
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
目前已吸引7支团队进驻开展种业科研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牵头建设的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该中心以主要农作物、农业动物和农业微生物为对象,聚焦育种技术创新、品种创制、良种繁育与加工、产业孵化等种业创新中后端,旨在构建生物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性品种研发高地。 种业创新中心总投入6.97...
“CT扫描” “掐尖”选种 ——省农科院专家春耕选种科技值拉满
雨水节气,离播种育秧的日子近了。2月26日,天气依然寒冷,在岳麓山实验室的岳麓山种质资源库里,机器轰鸣。 只见科研人员将种子放入一台仪器后,仪器内部的抓手将每粒种子放到光下扫描。一旁的电脑上,清晰地出现种子的光谱曲线。 “这台仪器叫水稻种子活力检测分选仪,通俗来讲,就是用它给种子‘拍CT’,...
科学家首次发现我国无刺蜂蜂蜜真假鉴别标志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对我国无刺蜂蜂蜜理化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评价了我国无刺蜂蜂蜜品质特性,同时首次提出甘露醇可作为无刺蜂蜂蜜真伪鉴别的重要特征性化学标志物,该研究也为我国乃至全球无刺蜂蜂蜜的质量控制及市场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

第四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2月23日,第四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产品加工指导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出席大会并讲话,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宣读标委会换届批复文件,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主持会议。 吴孔...
大量大型真菌新种惊艳亮相
西藏科研新突破 大量大型真菌新种惊艳亮相 吉隆裸伞 吉隆黄盖小脆柄菇 褐黄黄盖小脆柄菇 日喀则红菇 商报讯(记者 王静)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且独具高原特色的大型真菌资源。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真菌重点实验室的大型真菌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从“会育种”到“慧育种”
海南三亚崖州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一个5.7米高、21米宽的“龙门吊”在试验田中缓缓移动,根据科研人员输入的指令,有序扫描田间的作物。 “龙门吊”学名叫轨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台,沿着布设的轨道,可以到达田间任何一个点位。这块试验田面积近1.5亩,种着水稻、大豆、玉米、棉花...
省农科院展示11个茶树新品种
福建省茶叶学会与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榕联合主办“三茶”统筹成果展示推介会。活动现场展示了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春闺、点秋香、瑞香、茗冠等11个茶树新品种。 记者获悉,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于1935年,由茶界泰斗张天福创办。目前,该所共收集保存茶树品种资源3708份,育成40个茶树品种(...
最新研究有望让菜籽油更有“营养”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消息,该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在油菜籽品质改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正向调控油菜籽维生素E和负向调控油菜籽硫苷含量的分子机制,发掘出优异等位基因,为油菜籽品质改良提供了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据科研人员介绍,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