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这片希望田野——广西乡村振兴观察之产业支撑

2024-10-29 20:00 来源:广西日报
来源:广西日报   2024-10-29 20:00
字体:

广西聚焦做好“土”字大文章,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有机衔接,带动更多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对普惠领域的支持力度,树品牌、兴产业、带就业、富百姓,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近日,记者走进八桂乡村大地,感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乡村的点滴变化和乡亲们的生活变迁。在一个个热腾腾的故事里,探析新时代广西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奶水牛的致富经

 “挤奶咯!”

傍晚,钦州市灵山县甲叉村的养牛大户颜耀椿召集工人,开始收获当天的牛奶。

在工人娴熟的操作下,洁白浓郁的牛奶从黝黑的奶水牛体内挤出,不一会儿就接了满满一桶。

牛棚里,颜耀椿手拿铲子,给155头奶水牛喂食,“这场景,30多年前可不敢想。那时候我只有两头牛,收入也不高,更别提有余钱去买更多牛了。”

10月,记者来到被誉为“奶水牛之乡”的钦州市灵山县,探访这个广西最大的水牛奶奶源产区。

文利镇甲叉村是灵山县远近闻名的奶水牛养殖村,村民们因奶水牛增收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

回望3年前,许多村民还在为是否加入奶水牛养殖行业踌躇不前。

让大家心里没底的症结在于,一头生产期的奶牛价格在3万元左右,再加上平整土地、建设牛棚等前期投入以及饲料等养殖成本,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基本无法承担规模化养殖奶水牛的资金压力。

资金短缺成了制约甲叉村奶水牛养殖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

养殖户的担忧,被前来调研的桂林银行灵山县支行工作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21年初春,桂林银行灵山县支行的工作人员祝经理来到村里,这看看、那问问,还把颜耀椿和其他一些养殖户召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资金问题的解决之道。

“我也想多贷一些钱来多买几头牛,但是我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当时,颜耀椿想贷不敢贷。

“不用担心抵押物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您的养殖规模将贷款额度最高提高到30万元,纯信用免担保,手续方便,最快1个星期放款。”桂林银行祝经理为颜耀椿解答。

“可是奶水牛要3年后才能产生收益,大多数银行贷款还款期是一年,如果还不上,就只能贱卖马上就要产奶的牛,太亏了。”颜耀椿始终放不下这个心结。

“放心!根据您的养殖周期,灵活设计还款期延长到3年,保证养殖奶水牛利益最大化。”祝经理一语,解除了颜耀椿的后顾之忧。

村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桂林银行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奶水牛专项贷款也迅速成型。

3天后,颜耀椿的银行卡里进账了30万元贷款。仅过了一个多月,牛棚里便多了12头小牛犊。每天看着牛儿茁壮成长,颜耀椿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55头、70头、155头……3年间,扩大的不只是颜耀椿的养殖规模,更是甲叉村奶水牛养殖产业的朋友圈。

桂林银行在甲叉村专门设立了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养殖带头人颜耀椿成为站长。在他的牵线搭桥下,80户养殖户累计从桂林银行申请到信用贷款超1300万元。

资金进了村,产业扎下根。奶水牛多了,产奶量大了,但也带来了新问题——销路在哪里?

桂林银行灵山县支行决定一帮到底,利用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养殖户与当地乳制品龙头企业百菲乳业牵起了“红线”,串成了养殖户生产、百菲乳业收购的产业链。

“不仅解决了农户担心的奶源销售问题,还有助于百菲乳业奶源的稳定供给。”桂林银行祝经理说。

为便于双方交易,桂林银行帮助文利镇建设了5个收奶站,将其打造成当地的牛奶交易“枢纽”。

如今,甲叉村滴滴香醇的牛奶,汩汩流入百菲乳业的生产线,被加工成特色饮品送进各大商超,“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产多少奶企业就收多少,不用担心。”

“为了养好奶水牛,我们已经全家上阵了。”

“外出打工?过时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留在家里干活咧。”……

直至采访结束,村民们仍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编辑:史文明】

Tags:#广西#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
深耕这片希望田野——广西乡村振兴观察之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