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这片希望田野——广西乡村振兴观察之产业支撑(4)

2024-10-29 20:00 来源:广西日报
来源:广西日报   2024-10-29 20:00
字体:

韭菜花开香满路

青山环抱中,目光所及皆青翠;温润空气里,韭花清香沁人心。

夏末秋初,走进百色市德保县那甲镇餐甲村,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绵延上百亩的韭菜苔田。一簇簇韭菜苔鲜嫩肥壮,长势喜人,十几位村民正在田里麻利地采摘着成熟度适中的韭菜苔。

铺展的翠绿,弥漫的韭菜香,都令人心旷神怡,“韭菜苔种植经济效益一定不错吧。”记者不禁感叹。

“那当然!”桂林银行餐甲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站长苏光确兴奋地接过话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70亩韭菜苔基地,每亩年产量可达3500—5000斤,按照每斤5元的批发价格保守计算,每亩每年至少有2万元收益。

作为土生土长的餐甲村人,苏光确对村里过去多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窘境印象深刻。

餐甲村是一个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的小村庄,但由于村里产业单一,仅靠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瓜果收益不高,导致长期以来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闲置,村里发展举步维艰。

转型,不是没有尝试过。

“为突破这一困局,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致富的产业。”苏光确说,大家曾多次尝试种植黄皮西瓜,但因气候与土壤环境“水土不服”,均以失败告终。

转机,从2023年开始。

“与农技专家一同考察后,我们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韭菜苔,于是便帮助村里引进钦州市富安农业有限公司的韭菜苔项目。”桂林银行百色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集种苗供应、技术指导、销售服务于一体,村民从种植到销售都不用担心。

找到了路子,村委抱着志在必得的信心,平整出70亩土地,安装了先进的喷淋系统,建起了韭菜苔种植基地。

“去年5月种下去,9月开始采摘,到了年底,村集体经济的纯利润就有2万元,今年预计能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站在田边,苏光确的欣喜溢于言表。

韭菜苔,开出了致富花。

清晨六时下田劳作,忙碌至午间收工。流转了土地的村民,在家门口的种植基地干活,幸福感满满。

“每月工钱有两三千块钱,比之前种玉米、稻谷收入高多了!”正在采摘韭菜苔的黄月球擦拭脸上的汗珠,欣喜地说。

目前,基地采用高新栽培技术,种植一次可连续收割好几年。采摘期长,不仅省事,也意味着有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在村中留守妇女看来,这是一种“财富自由”。

“之前生活费都靠在外打工的小辈们寄回来,各种家电也是他们添置。现在自己每月收入提高了,想买什么都能买了。”大家异口同声地笑着说。

韭菜田旁,钦州收购商陆光周抱起一茬茬韭菜苔装上三轮车,每天他要收购上千斤韭菜苔,销往南宁、广州等地。“今年韭菜苔的价格比往年要高,这里种出的韭菜苔长势和品质又非常好,很受市场欢迎,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关于未来,村干部们已有计划,“接下来我们村集体还准备再种50亩,目的是通过基地示范作用,带动大家一起种植,共同致富。”

“转型韭菜苔种植,资金从哪里来?”许多村民不免担心。

而在乡土扎根的桂林银行,不断推动普惠金融向下扎根,不仅在村里设立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还通过“整村授信”的方式,为村民提供助农贷款,解决了大家的资金焦虑,支撑产业向上生长。

在苏光确的牵线下,一些脑子活络的村民开始借助金融支持,迈出创业第一步。

村民苏广仁利用贷款进行周转,将自家的6亩地开垦为韭菜苔田。“有桂林银行的服务支持和村集体的帮助,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苏广仁十分确信,这条路走对了。

正午的阳光下,村民们来回搬运新鲜的韭菜苔。蜿蜒的村道上,留下一路清香。昂扬奋进的足音,也在绿水青山间回荡。

【编辑:史文明】

Tags:#广西#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
深耕这片希望田野——广西乡村振兴观察之产业支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