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科技兴农的种子

“咱们这片玉米地,采用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后,每亩种植玉米从过去的4000至4500株,提高到现在的5000至5500株……”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特斯格嘎查,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梅园雪介绍着近年来科技兴农取得的成果。 作为一名党员和农业技术专家,5...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7月1日

河南省新乡市黄寨村村民李卫祥回乡成为新农人 跟父亲学养蜂 做直播帮乡亲

不久前,河南省新乡市黄寨村村民李卫祥因为在直播中的生动表现引发大量关注,家里的蜂蜜也随之一售而空。在城市闯荡多年,李卫祥选择返回家乡,跟父亲学养蜂、教同伴技能、给村民带货……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年轻人也选择了回乡发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实现人生梦想。 “哥们,你这蜂蜜保‘真’...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6月26日

一名保安获得法学学士后

某种意义上来说,法是一种“规则”,约束着人们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保安”的职业又特别具体,直指现实,经常会接触一些日常的权利义务问题。周德新又是一个不太乐意过那种被框定的人生的人。 在拿到法学学士的5年后,周德新仍然做着保安的工作。 周德新1969年出生,属鸡,...

来源:中国农网   |   时间:2024年6月20日

一位29岁村支书的职场“逆袭”

她刚上任村支书,就被村民指着鼻子骂,“啥时候轮到外地人当书记了?”她刚开始拍短视频记录基层日常,就因“显老”被网民质疑谎报年龄。随后,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世界,宁夏固原市彭阳县29岁的大学生村支书张玮,靠真诚让线下村民和线上网民“路转粉”,带领着她的青春团队在田间地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时间:2024年6月15日

林芝市朗县登木乡登木村班旦:当好美丽乡村引路人

位于林芝市朗县西南端的登木乡登木村,是一个平均海拔约3700米的边陲村落,全村130户532人。在这里,居民房屋盘山而建、错落有致,村道全面硬化,户户通路到家,基础设施达标,生态环境舒适,群众生活幸福愉悦。 但在多年以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据登木村党支部书记班旦回忆,上世纪80年代,那时群众生...

来源:西藏日报   |   时间:2024年6月4日

中文教育拓荒者——我在基里巴斯当老师

文/秦欣 一袭红裙,一头长发,一颦一笑中尽显中国女性的智慧与柔美;一对浅浅的酒窝,一双闪亮的明眸,盛满了塔拉瓦这片湛蓝的海。 这片岛屿,是世界的一片净土,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东西南北半球区域的国家,除了塔拉瓦本岛以外,不少外岛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生活状态。     2022年10月,受教育部中外语...

来源:《智慧中国》融媒体中心   |   时间:2024年5月28日

让更多乡亲尝到葡萄的甜蜜

海力其汗·玉素甫正在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阿地兰摄 人物小传 海力其汗·玉素甫,1947年3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推广研究员。从事葡萄种植技术研究推广50余年,她突破了吐鲁番葡萄传统种植方法四五年才能挂果的技术瓶颈,大幅提升葡萄种植亩产,助力农民增收。她曾荣获全国农村科...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5月28日

涂湘炎:大学生变身“新农人”

五一前夕,容县容州镇木井村共产党员、团支部书记涂湘炎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人们说,从大学生到“新农人”,涂湘炎为乡村振兴付出了太多太多,他获得此项荣誉是当之无愧的。 回乡创业,不遗余力发展铁皮石斛 2013年7月,涂湘炎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他在学校学的是生物技术专业,...

来源:玉林日报   |   时间:2024年5月21日

“新农人”王宏伟:在“黑土地”上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不论是智慧农业的技术应用,还是黑土地保护,“新农人”王宏伟都走在前、跑在前。他用智慧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种植的绿色大米出米率达65%以上,年纯利润近30万元,引领和带动种植户将智慧农业落到实处,成为黑龙江省普阳农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尝试:抛开惯用老方法,他用新技术种水稻 198...

来源:央广网   |   时间:2024年5月8日

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用心守护脚下这片土地

“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来到连队才2个多月,不仅推动哈萨克族手工艺编织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还帮助我们找到新的就业门路。”近日,六师北塔山牧场畜牧三连职工艾散·阿斯哈尔告诉记者。 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出生在北塔山牧场,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2011年从部队退役后,她毅然返回家乡,立志...

来源:兵团日报   |   时间:2024年5月6日

朱霞:耕耘故乡沃野,种下“诗和远方”

谷雨之后,气候温润,“85后”新农人霞妹子的5800亩粮田身披新绿,一株株青禾喝饱了雨水,在田间昂着头。 霞妹子名叫朱霞,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衡阳县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湖南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主任,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017年,...

来源:湖南日报   |   时间:2024年5月4日

为大豆振兴播撒良种——记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战勇

记者见到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战勇时,他正在忙着对大豆品种进行数据分析。在他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大豆田间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上万份种子材料的出苗、开花、结荚、鼓粒、成熟等数据。 战勇从事大豆育种与高产栽培工作27年,多次创造全国大豆高产纪录。“如何培育出优质高产、适宜各区域规模化...

来源:新疆农垦科学院   |   时间:2024年4月21日

罗利军:把论文写在国情里

获奖之后,老罗想得更多的是继续为节水抗旱稻“搭脉”,感受新的脉搏跳动。论文写在国情里还可以继续向“细化”的方向推进,进一步把论文写在“区(域)情、省情、市情”里 罗利军在金山收割新稻种“八月香” 与世界节水抗旱稻研究的开创者、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时间:2024年4月20日

“90后”新农人:黑小麦种出多彩生活

春灌正当时。在河南省汤阴县“90后”新农人李乾翔的种植基地里,智能喷灌机正在给2000余亩小麦浇拔节水。 大学毕业后,李乾翔回到老家投身农业,发展起富硒黑小麦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乡亲致富。 “我理解的新农人,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还要拥有创新精...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4月19日

电影放映员都振明坚持在乡村放映电影50余年——为更多乡亲带来光影体验

人物小传 都振明,1955年生,山东安丘人。1972年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从此开始了50余年的电影放映工作。2015年,退休后的都振明加入公益电影放映队,继续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在半个多世纪里,他扎根基层,参与电影放映超过1.6万场次,累计受众超过百万人次。曾获“山东省新农村数字院线先进工作者”“山...

时间:2024年4月18日

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近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选派的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杨华德系四川省威远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5年至今,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选派杨华德赴布隆迪执行高级农业专家组技术援...

来源:农业农村部   |   时间:2024年4月16日

李正鹏:行万里路,用科技创新撑起食用菌产业“致富伞”

每年自驾超3万公里,走遍上海及周边城市的食用菌基地,助力长三角地区的菌菇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每年飞行近5万公里,前往国内多个食用菌主产区,为当地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出谋划策……这就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高级农艺师李正鹏的工作日常。多年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学习食用菌领...

来源:东方城乡报   |   时间:2024年4月15日

深耕沃野 筑梦振兴——记山西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白小东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地理位置独特,作为我国北方马铃薯的主要产区和优质种薯基地之一,其拥有着400多年的种植栽培历史,生产的马铃薯在国内享有盛誉。 近年来,随着多项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地实行,山西马铃薯开始迎来了一场属于它的“土豆革命”。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4月12日

董新瑞:非遗传人带动300余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董新瑞,女,1989年11月生,河北省易县“满族结绳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北省第十三届青联委员。董新瑞多年来传承非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公益课堂,进村入户手把手培训结绳技艺;将结绳技艺带入校园,让青少年了解非遗文化;积极挖掘家乡传统文化元素,并融入到产品创作中。董新瑞曾荣获“全国乡...

来源:中国精神文明网   |   时间:2024年4月9日

回到家乡种粮食 带领乡亲学农技

在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室,魏健(左)正在和学生观察育种情况。 本报记者 刘以晴摄 日前,记者走进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只见棕黄土地里,田垄纵横,几辆农机正在作业。这边翻地齐垄,那边增施肥料。“今年再迎个好收成!”站在田野边,返乡创业的魏健信心十足。 返乡—— “我回来...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