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小麦收获已至尾声。记者走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小麦主产区发现,今年夏收,各地持续推进机收减损,多地机收损失率不断降低,有的已降至1%以内。
“一巴掌落地不超过4粒麦”
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里穿梭,收割、脱粒、入仓一气呵成,规定作业麦田没多久就只留下短短的麦茬……这是记者在多地看到的夏收景象。
这是2025年5月28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张坡村拍摄的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在河南省商水县张庄镇张坡村,一场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正在进行。工作人员选定采样区捡拾掉落的麦粒并称重,测算出此次活动机收损失率在0.3%左右。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2年修订的《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机收作业质量标准要求损失率不高于2%;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印发的《2025年“三夏”小麦、玉米、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2%以内。
2025年5月28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举行的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在选定的采样区域捡拾掉落的麦粒。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这几年,全国主要小麦产区持续推进“三夏”机收减损,机收损失率整体连年下降。
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2024年夏粮平均机收损失率0.81%,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0.99%和1.14%;河北省故城县机收损失率从2021年的1.05%降至2024年的0.9%以内,预计今年继续降至0.86%以下。
作为当地机收减损能手代表,山东省临沭县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书同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为2.8万多亩麦田提供机收服务,平均机收损失率0.9%,好的地块能达到0.5%左右。
“我们测定机收损失时常用‘巴掌法’,也就是以成人手掌来划定取样区域。”故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股股长王丽霞说,以小麦千粒重45克、亩产量900斤为例,按照农业农村部今年损失率不高于1.2%的标准计算,一巴掌的范围内,落地的小麦籽粒不超过4粒。
降低“三夏”小麦机收环节损失率对全国粮食生产意义重大。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如果采取措施让全国的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
2025年6月12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据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测算,2024年山东夏粮总产量543亿余斤,机收损失率每降低0.1%,理论上能挽回粮食损失5000多万斤,相当于“新增”5万多亩耕地。
【编辑: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