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收如何控制损失率?
机收是粮食“落袋为安”的第一步。记者走访发现,各小麦主产区机收损失率连年走低,得益于持续改良更新农机、提升机手素质、优化种植技术等系列举措。
——新农机“少掉粒”。为进一步降低机收损失,多地实施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政策,鼓励使用专用机型替代传统兼用机型,加速老旧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
2025年5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陶营镇小北西农民喜收小麦。新华社发(康红军摄)
河南省汝阳县小麦种植面积30.12万亩,今年新上智能高效低损收获机具110台。全县机收减损率从去年的0.91%降为今年的0.9%,相当于增收约1.8万斤。
山东省汶上县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赵洪敏说,当地更新后的联合收割机,可以有效收获倒伏、过熟小麦,进一步减少收割、清选等环节损失。
“以前开老式收割机,经常掉粒丢穗。今年换的新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功率更大、密封性更好,机收损失率降到了1%以内。”汶上县白石镇农机手李念波说。
——好机手收获更多粮。记者注意到,为挖掘小麦机收减损空间,多地在夏收前组织农机专家对机手进行减损培训。
2025年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农机手杜梦园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河南省鲁山县农机手杜梦园是一名持证2年的“新麦客”。通过培训,她目前收割小麦的损失率已达到0.8%以下,和之前相比相当于每亩地增收10多斤。“像拐弯处操作不精准、收割机车轮压小麦等情况,培训后处理得更好。”
“今年我们准备了500余台大型收割机来收割小麦,作业前对农机手重点培训‘低茬收割’‘匀速作业’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小麦机收大比武等进行业务交流,进一步降低机收损失。”故城县金泽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星说。
——新技术扩减损空间。小麦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选择,也是降低损失的重要因素。“在选种环节,我们优先推荐农户种植直立性好、抗倒伏的小麦品种,这样的小麦‘适机性’好,有助于降低机收损失率。”临沭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李晓春说。
汶上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理事长郭波波表示,宽幅精播、精细机播、“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从播种环节就为机收减损打下基础。“比如,精播可以让小麦长得更齐、更匀,收的时候即便不调整割台高度,也能保持低损耗。”
【编辑: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