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正过万重山——看重庆如何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2)

2024-03-20 18:11 来源:农民日报
来源:农民日报  2024-03-20 18:11
字体:

山为重庆之骨架。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和大娄山分居重庆北部、东部及南部,道道山岭呈长条平行分布,山间为谷。巴渝的山多属中低山,谷一般较为宽广。山谷之中,巴人先民逐水而居,垦荒造地,繁衍至今。

平行岭谷地貌,土地资源本就稀缺,连片成块的肥沃平地更是珍贵。在重庆,15°以上坡耕地占比近4成,8成地块不足1亩,中低产田比重占70%左右,属典型的田高坡陡、地块细碎、地力不足。

为了克服丘陵山区地貌带来的农业生产困难,让现代设施装备有用武之地,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大量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基础上,提出在全国率先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通过改造提升现有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巴掌田”向“连片地”的转变、“牛耕田”向“机耕地”的质变、“试验田”向“金土地”的蝶变。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历时数月于去年4月全面竣工,共完成3760亩农田的整治提升。”涪陵区大顺镇党委书记陈德明介绍,同时还恢复了18亩耕地,新增耕地约60亩,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以上。数字之外,记者还看到,改造提升后,项目区内地势起伏较小,多数耕地集中连片,机耕道路和灌溉管网纵横分布,智慧农业设施等新基建矗立田间。

在丘陵山区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投入很大,重庆一方面统筹多方资金将标准提高到4240元/亩,一方面务实地定下“以用定建、缺啥补啥”的原则,通过“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力求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目标是到2027年改造提升1000万亩,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筑牢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的根基。

DM_20240320181534_001

在永川区仙龙镇双星村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点,仙龙镇党委书记赵维领打开数字稻香小镇管理平台,“四改”内容通过一幅幅示意图让人一目了然。永川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赵亚介绍,作为典型的丘陵地区,永川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2万亩,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76.07%,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9.27个百分点;全区建有中型灌区7个,实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03万亩。可以说,瞄准“土”“水”,抓主抓重,永川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之于重庆包括全国其他丘陵山区极具标杆意义——

围绕“土”,做好“三个结合”:结合现有规划,把改造提升项目规划设计与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农田水利、乡村产业等规划相衔接统筹谋划;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土资源条件、耕地利用现状、耕地地力等因素,遵循“缺什么,补什么”思路,因地制宜实施项目设计;结合业主需求,根据产业导入情况,充分听取业主意见,突出“稻+”综合种养模式,按照产业发展需求确定设计方案。

围绕“水”,做好“三个同步”:同步推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步推动大中型灌区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水网叠加,加强田间灌排工程与灌区骨干工程衔接配套;同步谋划实施农村水网建设工程,新建一批输水管道、小型提水、蓄水设施,形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体系。

不妨进一步仔细剖析重庆的“四改”,改大,是要通过拆田坎、零改整等措施,将高程基本一致、形状不规整的田块进行合并调整,以满足中大型农机通行作业需要;改水,是要靠建设到田间地头的沟渠和大中型灌区、农村水网等水利设施,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排体系,而且还要合理用水,防止水土流失;改路,是要在现有道路基础上,注重已有道路设施的衔接,同时按照“田就是路,路就是田”的原则,以土路为主构建便捷高效的道路体系,让路与路相连、田与田相通;改土,是要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保护性耕作、退化耕地治理、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等措施,实现瘦土变肥土,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

继续往下细究,具体到每一寸土地,“四改”又有不同改法,但导向只有一个:宜于综合种养,实现稳粮增收。比如,针对土壤肥、田块大、宜灌溉的正沟田,通过强化水源设施建设,保障不缺水,就可以搞稻鱼、稻蟹种养。再如,对于靠山高处的两塝田,通过建设排灌设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就能推行稻油、稻菜水旱轮作。还如,旱地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种两季粮或一季粮一季油,也有不错的种植效益。总而言之,因“地”制宜实现“一田多产、一水多用”,把旱地收益逐步提高到3000元/亩,水田达到5000元/亩。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后的涪陵区大顺镇,就与一家有意发展稻虾产业的企业一拍即合,以“稻虾养殖、种养循环、水旱轮作”为目标的“四改”措施,为“水稻+虾+鸭综合循环”的产业模式提供了一方沃土,2000多亩稻虾产业园应时而生。

以“四改”为点火引擎,农村土地改革这个轮子在重庆破题转动。在大足区拾万镇协丰社区和长虹村、棠香街道和平村和惜字阁村、宝顶镇香山社区和东岳村等6个村(社区),将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作与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不确界、农村宅基地腾退、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一体推进,创新开展农村土地“五合一”改革试点。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黄克成表示,大足制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登记确权确股不确地操作流程,相继在试点村召开村、组民代表会议,按程序组织群众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而不愿种田的农户可将土地委托村集体集中连片流转形成“流转区”,委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同时,将本村部分土地留存,作为弹性空间,让愿意种田的农户在弹性空间内选择块田进行种植,形成相对集中的“自种区”。“流转区”与“自种区”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实现承包权不变、经营权互换,既保障农民利益,又促进产业发展。

【编辑:史偌霖】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