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正过万重山——看重庆如何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5)

2024-03-20 18:11 来源:农民日报
来源:农民日报  2024-03-20 18:11
字体:

沿重庆大渡口区金鳌山盘旋而上,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庭院掩映在青山碧水间。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农耕文化,观赏田园风光,学习植物染非遗技艺,落宿特色农家小院。山下是长江壮阔与都市繁华,山上是美丽乡村与田园风光,随着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的建设,由金鳌山串起的金鳌村、石盘村……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重庆加快推进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以乡村治理为牵引融合推进乡村建设,率先在省级层面出台创建标准,启动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107个。

荒山荒地变绿水青山,老村老房焕然一新。在重庆,越来越多的乡村将乡土人情、景观风貌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效结合,发展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

DM_20240320181504_006

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从观景平台俯瞰,满山橙树,金黄的脐橙挂满枝头。新建的村史馆,印着两句话:“金山银山飘彩云,绿水青山出脐橙”“家家户户种脐橙,百姓富了民风淳”。

曾经,因为欧营村里的水泥厂,导致脐橙产量缩减,价格降低,产品滞销。产业发展受限,村内环境恶劣,过去的欧营村就是一座“水泥村”。2013年,水泥厂关停。从那一年起,修产业路、铺自来水管、改造危旧房,欧营村通过治理人居环境,发展脐橙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环境美了、道路通了,产业也兴旺了。闲置荒废的农家小院被欧营村集体改建为村史馆,既能为村民的乡愁打造一处精神文化家园,又能通过村史馆为欧营村引来游客发展乡村旅游。

“把农民组织起来”,这是重庆在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中的经验。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优化实用性村庄规划,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家园,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提升乡村功能。

DM_20240320181504_007

原本被污染困扰的村庄成功逆袭是重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千村宜居”创建活动,扎实抓好厕所、垃圾、污水“三革命”的缩影。巴渝和美乡村既有外在的美,也有内在的魅力。

“您好,我是邱成林,在湖北务工,由于前两天下雨老人屋前院坝垮塌,麻烦处理。”“已安排解决。”巫山县骡坪镇路口村党支部书记朱丹打开“小院家”平台,给记者展示了“我要求助”栏里村民诉求的处理情况。巫山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易前聪告诉记者,“小院家”是巫山县在基层党建统领下,依托重庆移动数字技术,开发建设“以村民为主视角、以院落为微网络”的智能终端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967个。该平台的作用除了实时发布各类惠民政策,镇村干部还可将乡镇工作情况上传至平台,让村民及时知晓党务、政务、村务、财务、法务等情况,引导他们在线交流讨论村级事务,及时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顺着蜿蜒的“天路”,记者来到竹贤乡下庄村,走进“毛相林工作室”,村干部和村民正在商议解决下庄村传统村落改造、柑橘管护、村民出行难、群众帮扶、村民纠纷等问题。“毛相林工作室”是由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毛相林发起,乡贤、名嘴和村组干部构成,通过“忆、说、立、疏”乡村治理四步工作法,落实议事决策“四议两公开”,做到村民的事村民说了算,实现多方参与乡村共治,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农村基层。

围绕乡村治理,重庆扎实推进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数字化“三制一化”乡村治理重点任务,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规范村级组织管理,细化乡村微治理单元,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自治之外,保坪村更是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代小月说。

“江津有个鹤山坪,鹤山坪上有保坪,保坪村里风光好,乡村旅游正时兴。”《十里春风保坪村》村歌唱出了保坪村的变化。水有源,木有本,乡土历史文化也有根。通过一首村歌、一部村史、一台村晚、一支文艺小分队、一个文化广场,提升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形成以文促治的乡村治理模式,鼓励村民形成“我的乡村我来治理”的参与意识,实现由反应式管理向参与式治理的转变,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流放夜郎,取道巴蜀,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生发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慨。如今,重庆的三农工作肩负着走好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的时代使命,高扬起“四千行动”的风帆,朝着巴渝和美乡村全面振兴的彼岸,乘风破浪,奋楫前行,必将——山重水复终有路,轻舟定过万重山!(农民日报)

 

【编辑:史偌霖】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