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林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喜获首个牛类产品新兽药注册证书

近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研制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证号:(2024)新兽药证字40号)。该产品由李永清研究员团队主导研发,是基于真核表达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囊膜蛋白抗原及其高度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建立的竞争ELISA...

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时间:2024年8月11日

8年育出荞麦新品种 成果转化创造新产业

历时8年,选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唯一一份易脱壳材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育成高产、广适、易脱壳的苦荞新品种。近日,该品种正式完成成果转化。 新品种“中荞121”。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荞麦起源于我国,具有降血脂和抗血栓等较高保健价值,是一些高海拔冷凉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区域特色...

来源:新京报   |   时间:2024年8月9日

河南省农科院科技赋能 新县开启产业振兴新篇章

8月2日,河南省农科院在新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健康养殖技术培训会。此次活动汇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猪疫病防控、动物营养与猪病检测、蜜蜂健康养殖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为新县养殖业带来了前沿的科技支持与指导,吸引超过150名养殖场(户)代表积极参与...

来源:河南经济报   |   时间:2024年8月9日

从一粒良种到一碗好饭一粒

连绵的山丘,金黄的稻田,饱满的稻穗……大暑时节,省农科院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吉水县召开特优杂交水稻香禾优明月丝苗“晚稻早种—连种模式”早季测产验收活动,蓝天白云之下,收割机“轰轰轰”来回奔忙,一幅风吹稻浪的丰收图景映入记者眼帘。 香禾优明月丝苗,是省农科院超级水...

来源:江西日报   |   时间:2024年8月2日

致全国农业科技界《“弘扬科学家精神、共建创新好生态”倡议书》

7月19日,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及各省级农业科学院等30余家单位,联合发布《“弘扬科学家精神、共建创新好生态”倡议书》,号召全国农业科技界自觉履行责任义务,共同推进形成崇尚科学的创新生态和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倡议书内容如下。 一、主...

来源:中国农村网   |   时间:2024年8月1日

从靠天吃饭到吃科技饭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江西省科技特派团修水水稻团(以下简称“水稻团”)成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稻所”)专家,一同前往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山口镇。专家们要为当地的菌根共生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测产。 晌午时分,车辆驶入该镇桃坪村。晴空下,青山江将数千亩高...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年7月26日

三代人四十年,填补饲草研发世界空白

一棵苏丹草,为何值得一支高校研究团队前后三代人花了四十年时间扑在田间地头接力研究,屡屡突破技术关卡,在专业细分领域不断填补世界空白? 不久前,安徽科技学院研发团队利用5年时间在全球首次破译了苏丹草基因组,填补了全球苏丹草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空白,极大缩短了新品种培育时间,为牛羊等草食动物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营...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年7月26日

广东推出豇豆绿色生产技术可降低90%病害

全新绿色生产技术方案问世,为豇豆生产成本与食品安全找到新的平衡点。日前,该技术的现场观摩交流会举行,吸引来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等机构专家齐聚湛江现场。 该技术方案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下称“蔬菜所&rdquo...

来源:南方日报   |   时间:2024年7月21日

福建省果树新品种权单笔转让价最高纪录刷新

廖汝玉(左)向蔡振平(右)介绍“晚黄金”品种特性。 15日,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与福建天意红肉蜜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意公司”)在福州举行签约仪式,前者以300万元的价格,向后者转让该所育成的油柰品种“晚黄金”植物新品种权。此次转让创造了全省果树类植物新品种权单笔转...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   时间:2024年7月21日

柏连阳院士考察装备所自制“搭载式收获打捆一体机”下地试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7月的长沙正值盛夏,湖南省农科院装备所与湖南积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搭载式收获打捆一体机”装载在再生稻专用收获机尾部,在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试验田进行田间实用试验。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院士带领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研究员,水稻...

来源: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时间:2024年7月21日

“云蔗081609”甘蔗新品种选育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7月19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举行“云蔗081609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了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及取得的新成果,重点介绍了“云蔗081609”实现特高糖和特高产的双重协调改良及推广应用,助推云南省糖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7月19日摄)。 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助力蔗糖产业发展 云南...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时间:2024年7月21日

上诲:鲜食玉米进社区科普活动举行

“鲜食玉米有农药残留吗?”“玉米苞叶和玉米须有其他作用吗?”“紫玉米水煮掉色是染色吗?”近日,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好不热闹,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鲜食玉米进社区科普活动在此举行。来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和社区居民围绕鲜食玉米,展开了一...

来源:东方城乡报   |   时间:2024年7月18日

中国水稻研究所加强推介早稻新品种新技术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发展。 第三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的试验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7月17日

2024中国(临猗)鲜枣产业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

7月14日,2024中国(临猗)鲜枣产业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枣业领域专家学者聚首临猗,开坛论道,赋能鲜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刘孟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王甦、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金新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超、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果...

来源:山西新闻网   |   时间:2024年7月17日

福建省农科院首次与外省企业合作研发农作物品种

近日,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普通玉米与杂交水稻品种选育。这是该院首次与外省企业签订农作物品种研发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在5年合作期限内,将投入研发经费400万元,委托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普通玉米、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新品种通过...

来源:福建日报   |   时间:2024年7月16日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平台入驻银川

如何进一步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水平?在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的宁夏,有好消息传来。日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银川试验站正式揭牌。 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战略意义。2...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年7月11日

陇东黑山羊液相育种芯片研发成功

陇东黑山羊的优质基因有哪些?如何保护纯种陇东黑山羊?历时八年阶梯式集成创新,由甘肃省农科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育种团队设计开发的陇东黑山羊100K液相育种芯片日前研发成功,打破了传统家畜育种模式弊端,从根本上找到了山羊遗传表型与基因位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解决了地方山羊新品种选育“卡脖子&rdqu...

来源:甘肃日报   |   时间:2024年7月11日

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内蒙古科技创新的密码是什么?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内蒙古成绩喜人。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主持完成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主持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是他自2010年度...

来源:内蒙古日报   |   时间:2024年7月7日

科研人员创制出更有益人体健康的花生新种质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消息,该所花生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创制出脂肪酸配比更健康的优质花生新种质,为花生营养品质改良提供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图为花生新种质的创制过程。(研究团队供图) 该团队专家介绍,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为保障我国食用油供...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7月6日

第五届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在重庆召开

7月5日,第五届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在重庆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丁时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振海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要举全联盟之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要紧盯保障粮食...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   时间:2024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