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连阳院士考察装备所自制“搭载式收获打捆一体机”下地试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7月的长沙正值盛夏,湖南省农科院装备所与湖南积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搭载式收获打捆一体机”装载在再生稻专用收获机尾部,在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试验田进行田间实用试验。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院士带领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研究员,水稻...

“云蔗081609”甘蔗新品种选育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7月19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举行“云蔗081609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了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及取得的新成果,重点介绍了“云蔗081609”实现特高糖和特高产的双重协调改良及推广应用,助推云南省糖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7月19日摄)。 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助力蔗糖产业发展 云南...
上诲:鲜食玉米进社区科普活动举行
“鲜食玉米有农药残留吗?”“玉米苞叶和玉米须有其他作用吗?”“紫玉米水煮掉色是染色吗?”近日,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好不热闹,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鲜食玉米进社区科普活动在此举行。来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和社区居民围绕鲜食玉米,展开了一...
中国水稻研究所加强推介早稻新品种新技术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发展。 第三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的试验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4中国(临猗)鲜枣产业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
7月14日,2024中国(临猗)鲜枣产业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枣业领域专家学者聚首临猗,开坛论道,赋能鲜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刘孟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王甦、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金新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超、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果...
福建省农科院首次与外省企业合作研发农作物品种
近日,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普通玉米与杂交水稻品种选育。这是该院首次与外省企业签订农作物品种研发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在5年合作期限内,将投入研发经费400万元,委托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普通玉米、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新品种通过...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平台入驻银川
如何进一步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水平?在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的宁夏,有好消息传来。日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银川试验站正式揭牌。 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战略意义。2...
陇东黑山羊液相育种芯片研发成功
陇东黑山羊的优质基因有哪些?如何保护纯种陇东黑山羊?历时八年阶梯式集成创新,由甘肃省农科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育种团队设计开发的陇东黑山羊100K液相育种芯片日前研发成功,打破了传统家畜育种模式弊端,从根本上找到了山羊遗传表型与基因位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解决了地方山羊新品种选育“卡脖子&rdqu...
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内蒙古科技创新的密码是什么?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内蒙古成绩喜人。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主持完成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主持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是他自2010年度...

科研人员创制出更有益人体健康的花生新种质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消息,该所花生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创制出脂肪酸配比更健康的优质花生新种质,为花生营养品质改良提供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图为花生新种质的创制过程。(研究团队供图) 该团队专家介绍,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为保障我国食用油供...
第五届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在重庆召开
7月5日,第五届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在重庆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丁时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振海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要举全联盟之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要紧盯保障粮食...
一口“龙江瓜”有多少科技含金量?
眼下,龙江大地已是瓜果飘香,散坐瓜架下沐浴清风,一口西瓜清爽消暑,再一口薄皮香瓜甜到心坎,好不惬意。“龙江瓜”何以得消费者的青睐?近日,记者跟随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下称国家西甜瓜体系)和黑龙江省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省西甜瓜体系)的专家来到大庆市,一起探寻其背后的科技...
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团下沉一线指导防灾救灾
近期,南方地区的持续降雨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农作物受灾严重。与此同时,黄淮海地区正值夏播高峰期,大部分地区遭遇中重度干旱,持续高温干旱对玉米播种和出苗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蔬菜产业专家团和玉米产业专家团,启动灾情响应机制,分赴南北方多地,开展灾情调研及救灾指导工作。 安徽省陆续遭...
鲜食玉米田间“选美” 20个品种胜出获专家推介
黄、白、紫、黑、红、花,颜色五颜六色,口味有甜有糯,熟期有早、中、晚熟……6月25日,来自全国的鲜食玉米新品种田间“选美”,最终20个品种在激烈比拼中胜出,获得专家推介全国种植。 当日,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举行的全国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专题展示会上,发布了这20个优良新品种,包括甜玉米...
湖北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农药创制一体机
记者从在武汉举行的“绿色农药创制与人工智能创新论坛”上获悉,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农药创制一体机——农药分子设计神农一体机。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主任杨光富表示,绿色农药创制是国际公...
中国农业科学院4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参与获奖2项。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院士主持完成的“肉鸭高效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
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牵头完成的“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献礼建院70周年!此次获奖对中国热科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安全供给、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获奖...
河南省农科院主持完成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雷振生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小麦优质高产亲本材料创制与郑麦379等品种选育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黄淮南片麦区是第一大麦区,也是优质小麦主要适宜种植区。针对该麦区优质育种存在的技术不完善、优异...
上海市农科院参与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2023年6月24日上午,于北京隆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名誉所长、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领衔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创新和应用价值,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殊荣。 本项目由吉林农业大学和上海市农业科学...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研究员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路战远研究员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路战远继2010年主持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项目、2013年参加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先后荣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