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龙江瓜”有多少科技含金量?
眼下,龙江大地已是瓜果飘香,散坐瓜架下沐浴清风,一口西瓜清爽消暑,再一口薄皮香瓜甜到心坎,好不惬意。“龙江瓜”何以得消费者的青睐?近日,记者跟随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下称国家西甜瓜体系)和黑龙江省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省西甜瓜体系)的专家来到大庆市,一起探寻其背后的科技...
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团下沉一线指导防灾救灾
近期,南方地区的持续降雨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农作物受灾严重。与此同时,黄淮海地区正值夏播高峰期,大部分地区遭遇中重度干旱,持续高温干旱对玉米播种和出苗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蔬菜产业专家团和玉米产业专家团,启动灾情响应机制,分赴南北方多地,开展灾情调研及救灾指导工作。 安徽省陆续遭...
鲜食玉米田间“选美” 20个品种胜出获专家推介
黄、白、紫、黑、红、花,颜色五颜六色,口味有甜有糯,熟期有早、中、晚熟……6月25日,来自全国的鲜食玉米新品种田间“选美”,最终20个品种在激烈比拼中胜出,获得专家推介全国种植。 当日,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举行的全国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专题展示会上,发布了这20个优良新品种,包括甜玉米...
湖北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农药创制一体机
记者从在武汉举行的“绿色农药创制与人工智能创新论坛”上获悉,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农药创制一体机——农药分子设计神农一体机。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主任杨光富表示,绿色农药创制是国际公...
中国农业科学院4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参与获奖2项。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院士主持完成的“肉鸭高效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
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牵头完成的“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献礼建院70周年!此次获奖对中国热科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安全供给、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获奖...
河南省农科院主持完成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雷振生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小麦优质高产亲本材料创制与郑麦379等品种选育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黄淮南片麦区是第一大麦区,也是优质小麦主要适宜种植区。针对该麦区优质育种存在的技术不完善、优异...
上海市农科院参与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2023年6月24日上午,于北京隆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名誉所长、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领衔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创新和应用价值,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殊荣。 本项目由吉林农业大学和上海市农业科学...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研究员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路战远研究员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路战远继2010年主持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项目、2013年参加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先后荣获国...
福建:全省首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揭牌
近日,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福建)在福州市揭牌。这是我省首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目前全国仅6家单位进入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专业库布局。 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福建)依托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建设,可保藏菌株约5万株(份)。目前,该资源库已保藏食用菌菌株近1700株,各类遗传物质和杂交中间体等育种材料3000...
江苏省农科院2024年媒体行活动成功举办
为宣传江苏省农科院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成效,持续传递农科好声音,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6月12-13日,江苏省农科院办公室组织开展2024年媒体行活动。活动邀请农民日报、人民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新华网、中国江苏网、江苏科技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记者围绕“科技创新:赋...
“新冬60号”高产亮相 莎车麦农笑开颜
眼下正值小麦丰收期,6月18日,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对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巴格万村农民种植的140亩“新冬60号”小麦新品种高产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结果显示,随机抽取的3.056亩小麦实收折合亩产高达648.18公斤,显著超过了去年同地的产量。 村民阿卜杜热西提·图尔荪高兴地说:&ldq...
晋中国家农高区育出优质脱毒甘薯种苗
6月13日,走进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科技大棚里,一株株脱毒甘薯苗长势喜人,这批苗子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和晋中国家农高区共同落地开展的专用型甘薯增产提质关键技术脱毒健康种苗。 “以前育的苗子不脱毒,长得好的能产到4000斤,不好的可能就两三千斤。而这种脱毒健康种苗,能保证5000斤&mdas...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育种专家范春捆选育新品种 水稻种上雪域高原
西藏加查县冷达乡巴达村的稻田里,绿浪滚滚,秧苗长势喜人,酝酿着新一季的丰收。 “雨水和积温都好于去年,看样子今年收成又错不了。”乡长次旦扎西说,“去年我们在村里试种了20亩水稻,平均亩产1100多斤。” 巴达村,典型的高原村庄,海拔3175米,村里的大田作物种植一直以青稞、冬小麦为主。对村民...
我国科研人员牵头解码全球小麦种质资源“宝库”
记者1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了解到,科研人员引进和利用二十世纪初收集的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小麦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量化并验证了当前小麦育种中未被利用的大量的优异变异,对于突破小麦育种障碍、培育新一代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北京时...
山西首个自主杂交培育酿酒葡萄新品种通过审定
6月17日,记者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获悉,该所选育的酿酒葡萄新品种“比诺兰”,通过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品种审定。该品种是山西省通过自主杂交培育的首个酿酒葡萄新品种,为我国本土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再添一员“新兵”。 山西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
科技加持“一杯好茶” 广西黄茶获全国大赛金奖
银黄鲜润的外形,杏黄明亮的茶汤,甜香扑鼻而来,入口的滋味鲜醇甘甜,初次“遇见”,色香味俱佳的“桂黄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6月4日,记者从第九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了解到,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茶叶加工研究团队研制的“桂黄韵”黄茶产品荣获黄大茶类金奖。黄茶作为中国六大...
水果变甜,是错觉吗?夏季水果背后藏着怎样的“甜蜜”密码
超市里上市的黄瓤西瓜、香气四溢的阳山水蜜桃、五彩缤纷的樱桃番茄……夏日炎炎,一大波时令水果正在“排队”上市,让市民家中的“果盘子”越来越丰富。 水果的甜度、口感,都由什么来决定?我们熟悉的水果,是否每年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农科院专家,探索夏季水果越来越&ld...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沈阳举办马铃薯学术交流会
6月5日至6日,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和“一带一路”农作物育种东北区域科技创新院共同主办的马铃薯学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69名专家和学者到场参会,共同探讨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发展。 中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2015年,总部位于秘鲁的国际马铃薯中心在中国设立亚太中心,与各地学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