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草方格沙障整齐排布“困住”流沙,红柳、梭梭等植被长势茂盛。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四日,麦麦提·麦提赛伊迪在自己承包的沙地里挖大芸。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三日,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后河坝沙漠阻击区,工人在查漏补缺补种草方格。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二〇二四年六月二十日在新疆和田地区光伏产业园拍摄的“沙戈荒”光伏项目。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二〇二四年六月十五日,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的防护林带,道路两边是沙漠饲草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朝闻道》中写道,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干预下,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变成草原。这个科幻故事,因为不久前在中国出现的一个场景而有了现实感——
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被填补了最后缺口,沿着沙漠边缘蜿蜒成链,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由此,这道柔软而韧性十足的绿篱,能够强力制止流沙肆虐,将绿洲与黄沙、生命与死亡分隔。
从空中俯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仿佛围上一根丝带,为沙漠勾勒了一条漂亮的绿色轮廓。卫星遥感影像显示,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合龙”最后的动作,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完成的。其标志是最后一枝玫瑰花苗被栽入沙土,与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梭梭、红柳连成一片。
这一刻意味着,数十万人以近半个世纪的执着,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围了起来。这一奇迹的背后,蕴藏了怎样的勇气和毅力?秉持了什么理念智慧?创造者又是谁?
【编辑:史文明】
Tags:#塔克拉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