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的奇迹:绿锁流沙(4)

2024-12-31 01:03 来源:
来源:   2024-12-31 01:03
字体:

锁沙的“N”种模式

不计其数的草方格编织成一张金色沙网,成片的光伏板聚成蓝色海洋,梭梭、红柳扎根黄沙迎风挺立……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区域风、沙、尘的源区和路径、气象、水文条件各不相同,当地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原则,分类施策科学治沙。

工程治沙:“中国魔方”草方格——

冬日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南缘的和田地区民丰县,人们正忙着在沙地里铺设草方格,这是一种用来阻挡流沙扩散的方形矮草沙障。人们将芦苇扎进沙土,下埋15至20公分,露出20公分,铺设成方格状的“篱笆墙”。

工程治沙主要适用于水资源匮乏的区域,通过增加地面粗糙度起到削减风力、阻挡沙粒作用,能有效降低风沙的搬运能力。草方格是工程治沙的一种主要方式,被国外称为“中国魔方”,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出方格状的沙障。

貌似简易的草方格,却是沙区摸索出的“治沙神器”。根据沙地性质和原材料来源等,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在民丰县,当地人经过无数次试验,在树枝、石头、稻草、麦草、棉花杆和尼龙网等材料中选择了芦苇,实践证明成本低、施工快、效果好。

而在风力强、沙量较大的区域,则多采用高立式沙障。材料多用塑料网布、秸秆、混凝土栅栏等,最常用的材料还是芦苇。这种沙障埋得比草方格深,露出部分超过1米高,用铁丝将芦苇编织成帘,每隔数米用木桩固定。一排排高立式沙障与风沙正面对抗,能大大延缓沙丘移动。

生物治沙:优化生态“急先锋”——

沙生植物是优化沙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急先锋”。但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植绿护绿,水是最大的难题。

在与黄沙抗衡的过程中,人们也有失败的教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北”地区很多地方广种杨树,这种高大乔木的耗水量相对较高,干旱时容易退化死亡。如今,种植的苗木多是耐旱易活的本土植物。此外,树种单一导致防护林容易衰败和死亡,一些地区一度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

如今,沙区普遍依照“以水定绿”策略,科学搭配乔、灌、草。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育草覆绿,在绿洲前沿地带种植胡杨、梭梭、红柳等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地带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为了让植被更丰富,科研人员几十年来遴选出梭梭、红柳、骆驼刺等一批适应环境生长的本土植物。

“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清代纪晓岚曾在诗中描述红柳布满沙地的情景。红柳根根相连、盘根错节,并与沙石紧紧缠绕。同样被广泛种植的还有梭梭、四翅滨藜等沙生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根系发达,通过滴灌方式很快就能扎根。这些植物像守卫大漠生态家园的哨兵,形成抵御风沙的军团。

科研人员并不满足于此,不断寻找和培育更多更好守护绿色的植物。近一年来,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研究员朱雅娟和团队跑遍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采集了20多种荒漠植物种质资源。他们在新疆采集了银砂槐、沙拐枣种子,在内蒙古采集了沙冬青、蒙古扁桃、柠条锦鸡儿和花棒种子,在青海采集了甘草和马蔺种子等。这些种子将成为选育固沙苗木的基础。

光伏治沙:借力新能源一举多得——

近年来,西部地区广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沙区,发展这类工程还有更多的生态效益。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一排排光伏板相当于高立式沙障,可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流沙的挟沙能力,而清洗光伏组件的水可以灌溉植被,形成绿地。

说到水,塔克拉玛干沙漠虽然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却有丰富的地下水。在生态修复区配备光伏电站,能有效解决大量抽水的用电问题,确保植物平稳度过脆弱的成长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田地区工作委员会党组书记李辉说,打造林草加光伏立体式治沙模式,通过光伏发电板降低风速、减弱气流、阻风挡沙,可以改善沙地表层土壤水分条件、抑制沙尘暴发生。

在和田地区洛浦县,中广核建设的万亩光伏治沙项目基地已经全部覆绿,随着成片狼尾草破土而出,昔日不毛之地绿意盎然。

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当地通过光伏发电、抽取地下浅层苦咸水,滴灌种植梭梭等植物,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

从种树种草到打草方格、再到铺架光伏电板,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完成的治沙使命,总是不乏新创造。今天,机械化、智能化治沙工具和新技术大量应用,治沙效果不断提高。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防风治沙站,一台国产智能机器人按照预设规划路线在沙漠中穿梭,挖坑、播种、覆土……每天能完成数十亩沙地植绿任务,效率是传统人工种植的数十倍。

据民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贾磊介绍,沙地里的苗木已实现滴灌带全覆盖,明年当地计划引进智能灌溉水阀,只需轻点手机上的App就能远程操控实现自动浇水,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人工智能发展可以使治沙更加高效、精准;机器人技术应用也可使在更复杂、恶劣自然条件下进行治沙成为可能。”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鑫说。

【编辑:史文明】

Tags:#塔克拉玛干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
塔克拉玛干的奇迹:绿锁流沙(4)